首(汉字)_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9-08-08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象形字,本义指头,脑袋瓜。在句子中有可因词性变化而引申出其它意思,可以作思考,思维方式,想法或是方法来作为新解。

  ,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1)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忍康评。

  、像首形、但非许愼所谓像形字、因为不是不可分解的独体字。百度百科之心有余诠

  (3) 又如:昂首;叩首;搔首;首功(以获敌首论功);首虏(指斩获敌人的首级);首枕其股(让死者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这是古代臣下对横遭杀害的君主表示哀痛之礼);首丘(归葬故乡;亦指怀念故乡);首身分离(被杀,判处斩刑)

  (7) 又如:首事(开始);首春(孟春。指农历正月);首秋孟秋。指农历七月);首祚(一年的开头);首夏(夏季之始。即“孟夏”。指农历四月);首岁(正月。一年的开始)

  〔古文〕《广韵》书久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音手。《说文》头也。《易·说卦》乾为首。《周礼·春官·大祝》辨九,一曰䭫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注》稽首,拜头至地也。顿首,拜头叩地也。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

  又《广韵》始也。《公羊传·隐六年》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注》首,始也。时,四时也。过,历也。春以正月为始,夏以四月为始,秋以七月为始,冬以十月为始。

  又标表也。《礼·闲传》且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集说》首者,标表之义,盖显示其内心之哀痛于外也。

  又《左传·僖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大夫反首拔舍从之。《注》反首,谓头发下垂。

  又《左传·成十六年》塞井灶,于军中,而疏行首。《注》疏行首者,当阵前决开营垒为战道。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五分其晋围,去一以为首围。《注》首,殳上鐏也。

  又官名。《史记·犀首传》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注》司马彪曰:若今虎牙将军。

  又山名。《书·禹贡》壶口雷首。《疏》在河东蒲坂县南,一名首山。左传宣二年,宣子田于首山,卽此。

  又邑名。《春秋·僖五年》会王世子于首止。《注》卫地,留襄邑县,东南有首鄕。《公羊传》作首戴。

  又马名。《尔雅·释兽》马四蹢皆白,首。《注》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为踏雪马。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广韵》自首前罪。《正字通》有咎自,及告人罪,曰首。《前汉·文三王传》骄蔓不首。《注》不首,谓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

  又服也。《后汉·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注》首,犹服也,音式救反。

  又头向也。《礼·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戸,寝恒东首。《注》首,生气也。《释文》首,手又反。

  又叶诗纸切,音始。《扬子·太经》冻登赤天,阴作首也。虚羸踦踦,擅无已也。

  又叶赏语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赞》神母告符,朱旗廼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

  又叶春御切,音恕。《晋书·乐志鼓吹曲》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即授首。

  同。古文也。巛象髪,谓之鬊,鬊卽巛也。凡之属皆从。书九切

  (2) 又如:首功(第一等功劳);首选(当选为第一。科举时代考试名列第一);首妻;首位;首名;首恶;首犯;首事(首要的事);首从(主犯与从犯)

  (3) 又如:首官(向官府自首或告发);自首;首状(自首或告发的状词);首免(指自首而得以从轻发落);首罪(自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