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发展之“根”、民生之“本”、执政之“基”。聚焦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求实效”,就是要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为此,要将实效导向贯穿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过程,以解决问题、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靶心,确保在实处见效、在细处见功、在深处见真章。
筑牢“实”的根基,构建精微组织体系托举治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组织体系是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骨骼,根深扎牢才能支撑治理大厦巍然屹立。要织密网络,关键在于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硬保障,持续优化组织设置,将党组织嵌入城市楼宇社区、乡村田间地头,消除覆盖盲点,确保党的组织有形覆盖与有效引领深度融合。要建强末梢,着眼提升微单元组织力,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队伍,激发党员队伍活力,聚力培育能扛事、善破题的最前沿“桥头堡”,精心打造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基层党组织“堡垒群”。要优化机制,着力破除条块壁垒,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健全事项准入和动态清单,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各类组织协同发力、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治理格局,促使党的声音层层穿透、治理指令直达末梢。
锻造“实”的能力,淬炼为民专业才干充盈担当。“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治理图景的开拓力与人民福祉的实现度,始终系于治理队伍的才智、眼界与担当精神。要提升专业能级,聚焦新时代治理需求,围绕政策法规、矛盾化解、应急处突、为民服务等方面,精准化常态化推进能力培训,引导干部在真学真懂、真会真用中提升履职硬核本领,把基层骨干锻造成善治“行家里手”。要强化实干历练,让干部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和矛盾化解关键处,历风雨、增识见、长才干,在面对真问题、处理棘手事中涵养务实作风和担当胸襟,使为民服务的脚步踏踏实实踩在大地上。要激发创新锐气,尊重“首创精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结合实情探索新思路、新模式,让“创新泉流”持续激活一池治理春水。
激发“实”的势能,善聚各方澎湃合力支撑发展。治理目标宏大如海,依靠单点力量只能是涓涓细流,只有汇聚众力才能掀动治理磅礴巨浪,形成众志成城的治理合力,关键在于构筑起强大的“协同效应”。要强化条块协同,构建权责清晰、协作高效的新模式,通过做实资源、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赋予基层更多调度“事权”与资源“财权”,确保基层治理“看得见就管得动”。要赋能技术驱动,善用智慧治理新武器为治理提“智”增效,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风险排查、应急联动、服务供给等场景落地,打通信息孤岛,让数字“活水”充分涌流。要筑牢群众之基,拓展群众诉求表达通道、丰富民主协商形式、拓宽有序参与路径,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让治理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共为”。(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