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不虚发这样理解正确吗?
发布时间:2024-08-02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娃单独在家里,大人的不放心的;带到单位,影响了工作,也会影响收入,甚至因此丢掉工作,不可取。

  带娃五年后,也就意味着娃可以自己上学了,或者能够放在学校或者托管班,不要老人时时刻刻盯着了。

  老人在家,慢慢就显得多余了,并且年轻人掐算,生活开销也很大。因而,老人难免要被“送回老家”。被嫌弃的话,频繁冒出来。

  最要紧的是,有几个子女的老人,帮助了儿子,就冷落了女儿;帮助了女儿,儿子儿媳怨气很大。似乎,帮助谁,都会得罪另外的儿女。

  遇到不讲道理的儿女,丢出一句:“你帮谁带娃,就以后靠谁养老,别指望我们啊。”言语的 背后,是寒心的样子。

  为了维系儿女的婚姻,老人看到小夫妻吵架,有想法,但是不能说出来。有偏袒自家人的习惯,也要改掉,不能把儿媳和女婿赶出去。

  对于娃的各种调皮捣蛋,老人不能说得太过分了,言语一激烈,儿女就认为“老人无德,不心疼孙子”。

  对于儿女的家事,老人要在外人面前装糊涂,千万不能抖落出去。不谈家丑,随时说自己的家人都好,这是糊涂话。

  遇到娃生病,老人也有偏方;做奶粉的方法,老人有土办法;穿衣服,老人会喜欢用旧衣服......各种习惯,如果不和儿女商议,情况不太好。

  几代人的成长历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因而有了不同的三观。但是老人只能低头,慢慢去认同子女的三观。

  尤其是对于教育,老人只能服从。比方说,二十多年前,孩子们很少去辅导班、兴趣班等,现在多半会去,花钱不少。老人反对,就会被认为,跟不上时代。

  后来发现,帮忙带娃之后,不一定可以换到儿女的孝顺。尤其是多子女家庭,你不能把所有的娃都带好,厚此薄彼的做法,没有留下恩情,只有怨气。

  也有很多年轻人,良心不够,认为带娃是应该的,不能说明什么;有一些艰苦的年轻人,自己都养不活,还负债累累,老人就难以指望了。

  在此,也希望年轻人,对老人的各种做法,多沟通,多包容,谁都不是圣人,无法百分百让人满意。别让年迈的父母,耗尽一切。

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