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谱写水土保持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1-1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进入汛期,由于暴雨冲刷,大量泥沙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汇流入河,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致使河床抬升,呈现出“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导致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鄂尔多斯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黄河上中游,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多年来,鄂尔多斯市水利局依托重点治理项目,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后精心组织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减沙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试点工程、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拦沙换水试点工程等一批水土保持项目。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1万平方公里,建成淤地坝1814座,水土保持率达到61.4%。水土流失面积由1995年的71159平方公里减少到2022年的33581.37平方公里,减少了52.8%,土壤侵蚀由高强度向低强度转变,以轻度侵蚀为主,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进一步筑牢了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强化政府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每年将征缴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的80%返还用于全市水保水利工作,并每年安排2亿元左右补偿费实施水保工程,形成了稳定的投资机制。强化水土保持监测。在黄河流域率先开展入黄泥沙监测,建成十大孔兑17处入黄泥(风)沙监测站和12处生态效益监测点,聘请清华大学和中国水科院研究全市入黄泥沙量和输沙规律;连续五年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发布水土保持公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采用水保补偿费补助形式,捆绑各级财政、企业和社会资金,累计投入水保补偿费5.17亿元,撬动企业和社会投资8.77亿元,建成返还治理亮点工程52处,形成了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良好局面。

  精准治理风沙区。库布其沙漠采取“先易后难、由近及远、锁边切割、分区治理、整体推进”的治沙方略,建设生态治理示范区。毛乌素沙地采取“庄园式生物经济圈”的治理模式,形成以林、草、料、水、机五配套为中心的一家一户庄园式生态经济圈。系统治理丘陵沟壑区。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治理相结合,治坡和治沟相结合、生态移民与封禁保护相结合的措施布局,从梁峁、山坡、台地、沟坡、沟道形成五道立体防线。创新治理关键节点。在全国首次试行拦沙换水试点工程,投资6.43亿元,在十大孔兑中的西柳沟和黑赖沟新建拦沙坝151座和1处引洪滞沙工程,年置换水量2800万立方米。建立生态项目“以奖代补”治理机制,印发了以奖代补试点方案,在达拉特旗、杭锦旗先行先试,由农牧民、合作社、村集体实施,建立起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项目区农牧民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推进淤地坝报废销号,率先出台小型淤地坝报废销号指导意见,累计安排800万元资金,对90座达到淤积高程的小型淤地坝报废销号。试点开展淤地坝新材料新技术示范,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和施工的4座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目前已完成3座。

  水保+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治理面源污染,达旗王爱召等15个村庄实现了村美、宜居、宜业。实施节水水源工程,合理安排经果林、饲草料基地、药材等,依托生态资源引导农牧民发展饲草料加工、养殖业、药材种植等产业,真正将水保工程建成产业项目、富民工程。水保+城镇化建设。按照城建规划,大力发展城市水保,建成鄂托克旗水土保持示范园等12个城市水保项目,有力助推了城镇化建设。水保+旅游业发展。水保项目资金捆绑旅游项目、村集体和企业资金,建成鄂托克旗陶力民等5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和乌审旗神水台村等4处乡村旅游点,有力推动了旅游业发展。

  实行全覆盖检查。2023年,开展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大检查,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监督检查市批项目108个,下发监督检查意见61份。对逾期未整改的10家单位进行了集中约谈,将1家单位纳入信用监管“重点关注名单”;抽查检查部批项目9个、厅批项目18个、旗批项目56个。实行“双随机”检查。2023年,市水利局联合旗区,随机抽取12名行政执法人员,对随机抽取的6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双随机”检查,并下发现场整改意见。实行图斑监管。完成了2022年127个遥感图斑问题的整改销号;完成了2023年338个遥感疑似图斑的核查,208个遥感疑似图斑的认定工作。实行联合查处。充分发挥鄂尔多斯市“流域管理+行政执法+刑事打击+检察监督+司法审判”水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作用,市水利局与市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四部门开展了联合检查。实行联合收费。出台补偿费实施细则,与能源部门在核定煤炭、天然气运行期补偿费工作中加强协作,按照补偿费划转政策督促缴纳义务人及时向税务部门缴纳,保障了补偿费足额按时缴纳。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黄河鄂尔多斯段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观,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由“黄中找绿”向“绿中找黄”转变,这种“绿肥黄瘦”的景色,不仅使黄河焕发新生,也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带着鄂尔多斯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效,厚植着鄂尔多斯市产业转型的生态底气,正浩浩东倾、踔厉前行。(张强、达古拉、高文浩)

  11月15日,内蒙古家用汽车“三包”争议处理服务中心挂牌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当日,自治区消协与内蒙古机动车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内蒙古汽车行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自治区总工会针对偏远艰苦地区、重大项目工地的一线职工开展了“贯彻中国工会十八大 送温暖寒冬暖人心”送冬衣活动,共为户外作业职工送去621件冬衣。 收到冬衣后,乌力吉口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向自治区总工会寄来感谢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