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单身男青年穿戴不讲究,一年四季只穿格子衫,自已不会做饭只能一天到晚吃外卖。已北漂了四五年的李思楠,服饰搭配、发型设计都很精心,对香水也有研究,还经常自己炖肉、做点心、腌毛豆,逢年过节都做一桌子菜,过得颇有仪式感。
“如果时光倒流,重新让我选一次,我还会选家政学专业。”李思楠对记者说,“这个专业让我陶冶情操,教会我如何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专业新生张再超,高中时曾休学一年,陪护身患重症的母亲,到北京求医治病。他亲眼目睹病房里七十多岁的老人,因子女太忙无法陪床独自垂泪,还有八十多岁的老人进手术室前,子女带着律师逼着她签财产分割合同……这一幕幕让他暗下决心,只要有条件,就把家政学一直读下去。“念到硕士、博士,把关爱家人、关爱老人,经营好自己家庭这个学问学透。”
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在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家政学专业教师薛书敏看来,这才是家政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家政学以家庭生活为中心,旨在促进家庭的幸福。家政服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而已。”
“家政学也是一种社会学,不是简单的伺候人。”北京家政协会会长、北京爱侬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穆丽杰对记者说,“无论男女,经营好自己的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要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使家庭更幸福。为什么现在提倡让孩子从小做家务?难道是让他长大当保姆?不是。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做家务,锻炼日后生活必备的能力和素养。”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家庭相关的教育不仅是大学的通识课,具体的例如烹饪课等实践,更是从中小学就已开展。以“home economics”或“生活科学系”为名的家政学科,在美国、日本等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其实,追溯我国大学开设家政学专业,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1906年,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北洋女师范学堂,曾将家政作为文、理科的必修科目。
1916年1月,北洋女师范学堂改名为“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年从美国、日本著名学府留学归来的齐国樑校长,深受日本家政学教育的启发,为学校增设了唯一一个高等教育专修科——家事专修科。1929年,家事专修科改为家政系,开始招收家政学本科学生。这是家政学在中国高校中开枝散叶的鼻祖。
当时学校家事专修科设有国文、读经、修身、数理化、园艺、英文、美术、缝纫、烹饪等三十多门课。由于战乱等多种原因,家事专修科到1948年前后被迫停办。据记载,、郭隆真等革命家,凌叔华、许广平等文学家,当时就是家事专修科学生。
基于传承这段校史的使命,响应社会发展需求,河北师范大学在《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出台的前一年,即在学前教育学院当中申办复建家政学专业,成为2018年全国唯一一所申报该专业的高校。
“物流专业不是教大学生送快递;建筑专业不是教大学生去工地搬砖;家政学专业也不是教大学生当保姆。”河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李春晖对记者说,“家政学最直接关注人的需求,有助于人们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家政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仍与家政服务行业和社会需求密不可分。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事关千家万户福祉,是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需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扩消费、增就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要想提质扩容,人才都是必备条件。高校的最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培养人才。
高校培养人才不同于职业教育,虽然也有具体的实践技能课程,但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开设家政学专业的本科高校多以培养家政服务业的师资培训力量和管理者为目标。河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冯玉珠向记者介绍,他们开设家政学专业,则寄希望培养家政学专业人才,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为行业提供人才支持,也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