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尾七”指的是丧葬风俗“做七”中最后一个七天。
“做七”即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设斋祭莫死者,依次至七七四十九天而止。烧七之俗南北朝时就已流行。自古以来,烧七成为丧葬礼仪中的一俗,丧家逢七举行道场功德,为亡者修福。
“一七”(“头七”),即人死后七日,丧家举行隆重仪式,设灵位、供木主,上香叩拜,烧纸箱焚楮镪,请僧道诵经、拜忏。
“七七”(“尾七”),又称“满七”, “断七”,祭过此七,烧七即完成。丧家举行隆重祭奠,亲均来焚楮纸,也有到坟前拜祭的。祭毕,孝子烧孝鞋、丧杖等物,并撤掉灵堂。此日,请僧道建坛祭祷后,烧七礼仪已尽,故也称“尽七”、“封七”。“七七”后,孝子才可“弟头”、“修面”和到亲友家作客。
做七往往在停柩待葬期间进行。1949年以后,停柩陋习基本废除,做七习俗犹存,只是移到下葬后进行。在做七时,以第一、三、五、七个“七日”祭较为隆重,其余略简,有些人家只做首七和尾七。
第一个七日祭又称“头七”或“头旬”。俗传至此时死者方知自己离开人世,亡魂将归宅看望子孙。为此,丧家于是日午夜以后开始哀哭,并延请僧道诵经致祭,焚化纸钱、灵屋等物品。
在福州,做头七时,要用竹竿挑灯于门口作为标志,亲朋若想“寄钱”给阴间的亲人使用,也可到做七的家中烧纸钱,托新亡的人带去。
“七七”又称“满七”、“尾七”等,仪式略同“头七”。有的地方又称“七七”为“起服”,即除去孝服,换上吉服。妇女在头上别一麻布,男性在衣襟上别一黑纱,以示悼念。
展开全部头七,中国人的丧殡习俗,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时间,再配合天干地支计算出来的日子及时辰,然习惯上大家都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然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於「头七」返家,家人应於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亦有说认为人死后魂魄会於「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於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著这趟「天梯」到天上。
人死之后在七七四十九内叫做中阴身,这段时间根据其业力来决定其往后所走的路,所以在这四十九内每一个七天都会回老家,希望亲人为其做功德,亲人为他做了功德他就可能超生,如果造了恶业,那他就只有下地狱受罪了.读一下地藏菩萨本愿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