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老人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佳节来临之际,最美不过登高望远,出游赏秋,吟诗作赋。
我在遥远的异乡思念亲友,想到兄弟们一起登高相聚,大家身上都插满了茱萸,清点人数时,就少了我一个人。作者流浪异乡,与兄弟亲人离散,由于正逢重阳佳节,因此格外的思念他的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流落异乡的游子,不能与家人相聚,心情寂寞惆怅又无奈。
一路行船,未见一处人家,真是何等寂寞。因此也就没有地方去买酒,更谈不上向谁打听菊花了。
本篇通过对重阳时凄清寂寥秋景之描绘,抒写女主人公独处闺中之相思别离之情。作者对环境气氛之渲染每有独到之处。
诗句描写秋社时节北燕南飞、雨中菊开的景象。时令季节对于生物来说是严格的,秋社日到,天气渐冷,燕子即辞别北方飞往南方;菊花到重阳时,冒雨也要不违时令的开放。写自然规律,季节变化,言外有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登高》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重阳佳节之际登上江滨高山,仰望高空,俯瞰急流时所见到的秋天景象,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沦落天涯,年迈多病,感时伤世的愁苦心情。
《重九》是一首描写重阳节自然风光的曲作。曲中描写了重阳佳节时清冷的秋天景物,抒发了作者因景物而触发的淡淡的愁情。这首曲不论是用词铸句,描写景物,还是酿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颇具艺术功力。
《九日》是一首描写秋日情怀的曲篇。曲中以重阳游赏为题,描写了丰美多姿的秋景和游子感伤的愁情,抒发了作者暮年倦游思隐的情怀。这首曲即景抒情,寓情于景,语言清丽,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色彩斑斓,是作者散曲中的一篇佳作。
《九日渡江》是一首重阳渡江诗,是诗人于明宪宗成化十六年被派为应天乡试考官,放榜后重阳佳节那天由南京渡江北上扬州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初上船时和船行后渡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寄身天涯的思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