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表G表
发布时间:2019-09-2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什么是P表G表_计算机硬件及网络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硬盘维修硬盘坏道等

  硬盘维修的名词,什么是 P 表 G 表? 由于生产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整个盘片完全一致, 必然有少部分扇区无法稳定 读写数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坏道,在每个硬盘出厂前都要进行老化试验,将坏 道的位置写入硬盘固件区的工厂坏道表(p-List)中;同时在硬盘使用过程中,有 少量的扇区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也无法正确读写数据, 这些坏道的位置也可以写入 到硬盘固件区的增长坏道表(G-List)中。 要相知道什么是 P 表,G 表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Defect (缺陷) 在硬盘内部中所有存在缺陷的部分都被称为 Defect。如果某个磁头状态不 好,则这个磁头为 Defect head。如果盘面上某个 Track(磁道)不能被正常访问, 则这 Track 为 Defect Track. 如果某个扇区不能被正常访问或不能正确记录数 据,则该扇区也称为 Defect Sector. 可以认为 Bad sector 等同于 Defect sector. 从总的来说, 某个硬盘只要有一部分存在缺陷, 就称这个硬盘为 Defect hard disk. P-list (perpetual 永久缺陷表) 现在的硬盘密度越来越高,单张盘片上存储的数据量超过 40Gbytes. 硬盘 厂家在生产盘片过程极其精密,但也极难做到 100%的完美,硬盘盘面上或多或 少存在一些缺陷。 厂家在硬盘出厂前把所有的硬盘都进行低级格式化,在低级格 式化过程中将自动找出所有 defect track 和 defect sector,记录在 P-list 中。 并且在对所有磁道和扇区的编号过程中,将 skip(跳过)这些缺陷部分,让用 户永远不能用到它们。这样,用户在分区、格式化、检查刚购买的新硬盘时,很 难发现有问题。 一般的硬盘都在 P-list 中记录有一定数量的 defect, 少则数百, 多则数以万计。如果是 SCSI 硬盘的话可以找到多种通用软件查看到 P-list,因 为各种牌子的 SCSI 硬盘使用兼容的 SCSI 指令集。而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 IDE 硬盘,使用各自不同的指令集,想查看其 P-list 要用针对性的专业软件。 Automatic: [ .?:t?m?tik ] n. 自动的机器 a. 自动的,无意识的 增长缺陷表) 用户在使用硬盘过程中, 有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 defect sector。 按“三包” 规定,只要出现一个 defect sector,商家就应该为用户换或修。现在大容量的 硬盘出现一个 defect sector 概率实在很大,这样的话硬盘商家就要为售后服务 忙碌不已了。于是,硬盘厂商设计了一个自动修复机制,叫做 Automatic Reallcation。有大多数型号的硬盘都有这样的功能:在对硬盘的读写过程中, 如果发现一个 defect sector,则自动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替换该扇区,并将该扇 区及其替换情况记录在 G-list 中。这样一来,少量的 defect sector 对用户的 使用没有太大的影响。 也有一些硬盘自动修复机制的激发条件要严格一些,需要用某些软件来判断 defect sector,并通过某个端口(据说是 50h)调用自动修复机制。比如常用的 Lformat, ADM,DM 中的 Zero fill,Norton 中的 Wipeinfo 和校正工具,西数工 具包中的 wddiag, IBM 的 DFT 中的 Erase 等。 这些工具之所以能在运行过后消除 了一些“坏道”,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这 Automatic Reallcation(当然还有其它 原因),而不能简单地概括这些“坏道”是什么“逻辑坏道”或“假坏道”。如 果哪位被误导中毒太深的读者不相信这个事实,等他找到能查看 G-list 的专业 工具后就知道,这些工具运行过后,G-list 将会增加多少记录!“逻辑坏道” 或“假坏道”有必要记录在 G-list 中并用其它扇区替换么? 当然,G-list 的记录不会无限制,所有的硬盘都会限定在一定数量范围内。如 火球系列限度是 500,美钻二代的限度是 636,西数 BB 的限度是 508,等等。超 过限度,Automatic Reallcation 就不能再起作用。这就是为何少量的“坏道” 可以通过上述工具修复(有人就概括为:“逻辑坏道”可以修复),而坏道多了 不能通过这些工具修复(又有人概括为:“物理坏道”不可以修复)。 Bad track (坏道) 这个概念源于十多年前小容量硬盘(100M 以下),当时的硬盘在外壳上都 贴有一张小表格,上面列出该硬盘中有缺陷的磁道位置(新硬盘也有)。在对这 个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时(如用 ADM 或 DM 5.0 等工具,或主板中的低格工具), 需要填入这些 Bad track 的位置, 以便在低格过程中跳过这些磁道。现在的大容 量硬盘在结构上与那些小容量硬盘相差极大, 这个概念用在大容量硬盘上有点牵 强。 读者们还可能发现国内很多刊物和网上文章中还有这么几个概念:物理坏 道,逻辑坏道,真坏道,假坏道,硬坏道,软坏道等。在国外的硬盘技术资料中 没有找到对应的英文概念, 也许是中国人自己概括的吧?既然有那么多的人能接 受这些概念,也许某些专家能作出一些的合理解释。我不习惯使用这些概念,不 想对它们作牵强的解释,各位客户和朋友们看看是谁说的就去问谁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