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今》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09-26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李大钊《今》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_幼儿读物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李大钊《今》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 ,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 觉得他可以宝贵。 ②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 “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 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 ③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 停留。 时间这个东西, 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 试问吾人说 “今” 说 “现在” , 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 ,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 在” , 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 已成 “过去” 了。 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 岂不可惜? ④ 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 ,并无“现在” 。有的又说, “过去” “未来”皆 是“现在” 。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 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 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 “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⑤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 响, 都向永远流动传播, 不能消灭。 屈原的 《离骚》 , 永远使人人感泣。 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 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 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 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 起问题。无限的“过去” ,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 ,都以“现在”为渊源。 “过 去” “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 一掣现在的铃, 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 这就是 “今” 最可宝贵的道理。 ⑥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 ,梦想“将来” ,以耗误“现 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 用“今” ,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故人生本务,在 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 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 (本文有删节) 19. 本文透辟地论述过去、现在、未来 三者的辩证关系,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不超过 10 字) (2 分) 答: 20. 文 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并概述其作用。 (6 分) 答: 21. 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 句子的含义?请结合你们正值青春年少的人生特点并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简要回答。 (3 分) 答: 参考答案: 19.(2 分)立足现实,珍惜现在。 ( “立足现在,创造未来” 、 “珍惜今 天,把握当下”或“我们要珍爱今天”等。意近即可,超过 10 字不给分。 ) 20.(6 分) 论证方法: 一是道理论证, 如第②、 ④段引用哲人的线 分) 二是举例论证, 如第③段举出宇宙间的客观现象,第⑤段举出屈原、林肯的事例,使论证具体可感; (2 分) 三是比喻论证,如第⑤段“吾投入一石子??不能消灭” 、 “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 皆遥相呼应” ,使论证的道理更形象易懂。 (2 分) 21.(3 分)参考示例: (1) “少年 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 一定要珍惜今天, 善用今天, 努力求学、 修身, 习得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本事, 做一个于己于家于人于国有用的人。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3)子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名 言引用恰当,1 分,如引用本文名句不得分;结合文句阐述通畅,2 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