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汉字)_百度百科(2)
发布时间:2019-09-24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另外,也字也可用于感叹句中作感叹词。例如《史纪·叔孙通传》:“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此也字即作感叹词用。也字到了唐、宋时,使用最为活跃。它的语气,不似以前那样强烈肯定,而变为舒缓平落。清张文炳说:“凡文势平平落下,高不太扬,低杀太煞者,用之(也)。”《虚字注释》唐、宋古文中,用也字特别巧妙,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苏东坡的《酒经》,都以用也字为绝句,前者一篇短文用21个,后者用16个。欧阳修曾说:“平生为此文最得意……吾不能为退之画记,退之又不能为吾醉翁亭记。”而东坡《酒经》:“每一也字,上必押韵,暗寓于赋,而读之者不觉其激昂渊妙,殊非世间笔墨所能形容。今尽载于此,以示后生辈,其词云厂…·此饼之良者也……此面之精者也……尚有五升之赢也……足以散解而匀停也……以吾酒之萌也……故吾酒三十日而成也。”元代陈秀民称“此文如太牢八珍,咀嚼不嫌于致力,则真味愈隽永”(以上均见元末明初人陈秀民著《东坡文谈录》)。读者看过《醉翁亭记》和《酒经》,对于古文用也字之妙,自必更有一番体会。也字依声注义,有如之、而、亦、者、矣、焉、耳等字的义,以及承上启下的作用,列表如下……(下略)。

  〔古文〕《唐韵》羊者切《集韵》《正韵》以者切,音野。语已辞。《说文徐注》语之馀也。凡言也,则气出口下而尽。《玉篇》所以穷上成文也。《广韵》语助之终。柳宗元曰:决辞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