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批C-NCAP成绩,13款车中有10款获得五星,五星率为77%;2018年第二批C-NCAP成绩,11款车中有9款获得五星,五星率为82%;2018年第三批C-NCAP成绩,7款车中有3款获得五星,五星率为42%。好像除了第三批外,前两批的五星率都过了50%,甚至70%,难怪人们都习惯将C-NCAP称为“五星批发专业户”。
C-NCAP超高的五星率,加上测试车都是厂家送的,让其名声在国内消费者心中早就臭了,那些注重车辆安全的消费者是根本不看C-NCAP成绩的,他们更愿意参考美国IIHS成绩。美国IIHS的测试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标准也是非常严格,在圈内其威信度比欧洲E-NCAP、德国ADAC都要高。
但参考美国IIHS成绩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为美国和中国对汽车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两国都有售的同一款车型实质上是存在着许多差别的。比如,车企为了在美国IIHS正面25%偏执碰撞中取得好成绩,会加固车头结构,但中国没有这样的测试,因此就不好说了。所以大家只能寄希望车企的良心,全球车型都使用统一的安全标准。
不过,现在的国内消费者要幸福了,因为中国版的“IIHS”出来了,它就是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
相比C-NCAP,C-IASI的测试理念更新,评测标准更加严苛,可以说直追美国IIHS。
通过上面的表格大家可以清晰了解三者的不同,C-IASI和IIHS都取消了在实际驾驶中发生概率较低的正面100%重叠碰撞,取而代之的是正面25%偏置碰撞,且碰撞速度更高,对车身界结构的坚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侧面碰撞,C-IASI的移动臂障虽然没有IIHS的高,但也相当于C-NCAP的2倍了,更高的移动壁障,不仅考验门槛梁、车门防撞梁,对B住、车窗的安全要求也更高了。最后,C-IASI和IIHS相比C-NCAP还多了车顶静压测试,对车辆安全有了更加全面的考核。
C-IASI的高标准果然让一部分国内在售车型吃不消,2018年第一批C-IASI测试共有12辆车参与,但只有3辆车获得了最高评价,远低于C-NCAP。2018年第一批C-IASI成绩可参见下表。
获得全优的三款车型分别是凯美瑞、领克01以及雅阁,其余车型大多折在了车内成员这个环节;车外行人安全,参测车型全部取得良好以上的评级;辅助安全,除宝骏510和宝马318没配备外,其余配备车型只有科雷傲的出了大问题,C-IASI给出的解释是,其主动刹车系统对静态目标识别率不高。
接下来,咱就重点说说让众多参测车型折了的车内成员环节。车内成员包括四部分,即正面25%偏执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以及座椅/头枕,参测车型的具体成绩可见下表。
当初美国IIHS刚推出正面25%偏执碰撞时,一大堆车型都没能及格,如今国内的车型也一样。这里重点批评下途观L,你说宝骏510售价那么低拿个P,你都二十多万了也拿个P,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宝马318作为豪华品牌拿到了M,表现也很一般,拿到M评级的车型还有昂科威和迈腾。
侧面碰撞,宝骏510的得分依然不佳,拿了最低评级M,看来这款车的安全性的确值得商榷。思域拿了一个M倒是让人大跌眼镜,得分较低的原因可能是门梁在撞击中发生了断裂。
车顶强度,只有宝骏510和科雷傲的表现不是很好。座椅/头枕,参测车型的表现都还不错。
C-IASI的高标准,让国内在售的车型开始有了危机感,这是一个好事,毕竟车企不是慈善家,他们要的是利润,够用就好的理念是存在于整个造车环节中的。如果没有像C-IASI这样的机构来指出这些不足,车企一般是不会花钱去改进的。同时我也希望C-IASI能坚持公开、公平、公证的原则,因为这里面有利可图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们之前有很多拆车节目都是很不错的,但到后来大多数都被金钱污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