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单反相机摄影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光圈对相片效果的影响。在放宽或收窄光圈后,会如何改变图像的最终效果?在本文中,我们会透过几个例子研究不同光圈对景深的影响,并了解f值的概念。
光圈可以让我们能够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光圈放宽时,会有较多的光线能够进入;相反,当光圈被收窄,能够进入镜头的光线便较少。代表光圈大小的数值称为f值,而标准f值包括f/1.4、f/2、f/2.8、f/4、f/5.6、f/8等。放宽光圈f值会减小,收窄光圈则f值会增加。
当f值改变时,不但进入相机的光量会随之而改变,影像的对焦范围大小亦会改变。f值越低,对焦范围越小。相反,f值越高,对焦范围便越大,成像效果则越清晰。
使用最小f值时,便会达到「最大光圈」,这时能进入镜头的光线也会最多,这也能获得最明显(「最浓厚」)的浅景深效果。
通过上面三个例子,我们会发现放宽光圈时,f值会减低,对焦范围会缩小,这也会令浅景深效果更明显(或者「更浓厚」)。相反,当光圈收窄时,f值提高,对焦范围会增大,这令浅景深效果较不明显(或者「较浅薄」)。
对焦距离越近,散景(浅景深)效果亦会越明显。焦距范围(即影像中有多大部分处于对焦范围中)称为「景深」。此范围较小时,称为「浅景深」。同样地,当此范围较大时,便称为「深景深」。
以比例表示的话,从对焦位置到前景景深的距离与从对焦位置到背景景深的距离比例大约为1:2(前景:背景)。
我们通常把曝光设定称为「EV」或曝光值,它让您能调整进入相机的光线量。将光圈提高一stops会令进入相机的光线量减半。相反,将光圈降低一stops会令进入相机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在大部分单反数码相机上,除了标准的一stops以外,您也可以设定间距为1/2及1/3的stops。例如把stops设定为1/3间距段,f/2.8与f/4之间的一stops便会分为三部分,变成f/2.8→f/3.2→f/3.5→f/4。使用1/3不会让您能微调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有些变焦镜头的f值范围为f/3.5-5.6。它们又名「可变光圈镜头」,可变光圈的镜头在你改变焦距的时候光圈会自动调,,而恒定光圈镜头则不会。。以EF24-105mm f/3.5-5.6 IS STM为例,广角端(24毫米)的光圈(f值)为f/3.5,而长焦端(105毫米)的光圈则是f/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