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爱国、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李勇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从战略上、全局上优化了我国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截至今天,工程已累计调水超过了767亿立方米,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显着提升,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有效促进了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持续做好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的安全保障工作。十年来,东线工程的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中线工程保持在Ⅱ类及以上,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的水质能达到Ⅰ类。通过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华北地区的地下水水位总体得到了回升,一大批河流和湖泊重现生机。
贯彻落实《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打造重大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法治化样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水源区建立了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还强化科技创新,一大批创新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显着提升。
王道席强调,工程通水十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诠释,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重大成果,为加快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水利部将深入实施《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尽快完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