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百姓和官员都有耐受度,在农耕文明的状态下可以持续存活,而且相互依存的关系下的耐受度并不会改变多少。即便改朝换代之后,他们的耐受度也仍然没有多大的变化。
在封建体制下,大多数人都是农民,长期耕种。皇帝以及整个官僚系统要靠农民种的粮食来养活,还要靠农民来服兵役,服徭役,以此维持劳动力的输出。农民们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力量微弱,反抗官府压榨的收益很微薄,却面临着杀鸡骇猴的巨大风险。他们长期被官员压榨、剥削,却无力反抗。即便有的农民反抗了,也不会获得多少收益,而是会被官员逮捕,下在大狱里。倘若狱中的农民死掉了,就算是庾毙,官员以及狱卒都不用负任何责任。如此一来,只要有农民入狱,农民的亲戚朋友就得赶快凑钱,把他赎出来,以免他死在狱中。面临如此巨大的反抗成本,没有任何一个农民能够承受得起。农民们在反抗风险远大于收益的利害格局之下,只能凑合活下去。退缩忍让,苟且偷生,庸庸碌碌,知足常乐。即便他们被剥削、压榨得无法生存,也仍然不会反抗,而是会到外地逃荒要饭,发展成为流民。只有当流民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想办法闹事。
农民们要忍一忍,才能生存下去,而这种忍耐的时间比较长,甚至祖祖辈辈都要忍耐压迫和剥削。在如此强大的耐受度下,农民们永远过不上好日子,但他们的需求比较低,只需要有口吃的,就能活下去。而官员们在收税的时候要强迫农民交税,即便逼得农民家破人亡,也仍然要逼迫下去。此外,还有服兵役、服徭役的强制规定。只要农民不服从,官员就会拿出法律的武器,把农民逮捕归案,甚至有的农民被逮捕之后离奇死亡。遇到饥荒年月,农民交不起赋税,服兵役、服徭役也不是那么积极,甚至根本就没办法生存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官吏仍然强制催逼,结果造成了民不聊生的状态,甚至民间出现“十室九空”的现象。即便很多农民发展成为流民,聚在一起闹事,也不要紧。只要没有推翻皇帝的统治,就算是正常现象,哪个朝代没有农民闹事呢?可是,不论是皇帝还是各级官员,都没有认真反思过:为什么农民会闹事?农民的生存需求很低,只要有口吃的就不会造反。一定是皇帝和官僚们压榨过度,最终把农民逼上了绝路。就像《水浒传》里说的那样,“官逼民反”。没有官府的威逼,就不会有老百姓的造反。也就是说,当官员的威逼超过农民的耐受度之后,就会激发农民的反抗之心。就好像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说的那句话:“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似乎农民的一切苦难都要归罪到官员头上,官员是造成他们苦难的坏人,也是作威作福的人。其实官员也有一定的耐受度,尤其是小农经济下贪官污吏的耐受度很强,并不容易被清除,甚至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书生考中之前还有“修齐治平”的伟大理想,而一旦考中,就会遵循官场的潜规则,私自加税,行贿受贿,卖官鬻爵,吃了原告吃被告,靠权力寻租,积攒大量财富,用于官场运作,结成紧密的关系网,也就可以不断升迁了。而官员的财富大多来自民间,却不会用自己的俸禄去行贿。各级官员层层加税,容易得逞,而贪官污吏到民间的敲诈勒索也比较容易得逞。这些手段收益颇高,激励更高比例的人口加入贪官污吏的行列,直到出现“十羊九牧”的生存危机。
很多书生靠家族供养,一旦考中就会照顾家族的利益,会把家族的一些兄弟带进衙署,让他们负责衙门的一些事务,就好像现在招募的临时工。临时工并没有国家发的工资,要靠自己筹集。他们会到民间搜集财富,大搞权力寻租,甚至当起了政治掮客,获利颇丰。倘若他们负责收税的工作,获得的钱财就更多了。曾经在一段时期内,官府出租收税的职位,很多民间的地痞、流氓都拿钱买这个职位。买到这个职位之后,他们就可以用官府的名义来收税了,在收税的过程中,他们会私自加税,会大搞权力寻租,甚至逼得一些人家破人亡,而他们自己赚的钱却多起来,腰包鼓起来,身板也硬了。老百姓本来就是被剥削、被压榨的群体,即便被压榨到崩溃的极点,也仍然会承认被压榨、被剥削的命运,也不一定会反抗。官员适应了压榨老百姓的手段,并且贪污腐败的现象非常普遍,也有了很强的耐受度。
在官员和老百姓的耐受度都很高的情况下,农耕文明得以平稳发展,但这种平稳发展大大抑制了社会耐受度较弱的工商集团的发育。皇帝提倡农耕,官员也提倡农耕,却严厉打击工商业,还宣传“无商不奸”的思想。在如此的意识形态引导下,皇帝和官员想当然地存在,农民更是普遍的存在。小农经济对贪官污吏的承受能力长久存在,孕育了国家崩溃的隐患。各级官员敲诈勒索比较容易,贪污受贿比较容易,弄得很多人挤进官僚队伍,加大了剥削和压榨的力度,最终弄得民不聊生。当十个农民供养一个官员的时候,社会经济就会出现倒退;当一个农民供养十个官员的时候,国家就会崩溃。
古代老百姓有很强的耐受度,官员也有很强的耐受度,他们相依相存,就好像羊和狼的关系,但并不会生出其他的物种,而耐受度比较弱的工商业屡屡受到权力的胁迫和打击,尤其是官员增多之后,对工商业者的敲诈勒索会变成常态现象。如此一来,农耕文明能够持续两千多年,却走不上资本主义道路,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