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落入“负负得正”的减负怪圈
发布时间:2024-03-30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的召开,释放了中央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力度的强烈信号。蔡奇书记在会上强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深刻认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式主义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大敌,必须深挖根源、找准症结,精准纠治。

  莫让干部分身乏术又“权小责大”。很多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身兼数职,“单位就是我的家”“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忙和累成了基层干部的日常,“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目标约束往往使基层干部陷入“接不住”但又“必须接好”的应付疲态。办公室门口原本简洁的墙面逐渐铺满标准牌,基层干部一人不得不身兼多职。让牌子下墙、让服务上心,给予基层干部对等的权、责、利,才能让他们在做群众工作时有更大的主动权、底气和号召力。

  莫让松绑减负换上“新衣外壳”。为显示任务量小缩短上报时间,但指标下派到基层时上报节点层层提前工作总量却丝毫不减;为精简繁杂考核条目“一刀切”式定指标、下任务、搞排名,忽视不同基层单元的人口情况、企业数量、经济发展;为证明积极响应“基层减负”号召而增设减负台账,留痕逐渐成为工作目的,衍生出为留痕而“造痕”的不良风气。让“多会合一”“会议套开”渐成标准,“无会日”“无会周”重回工作日常,“一地一策”设立考核标准,上级部门充分从基层实际着想,既派任务也教方法,发现问题也帮助解决问题,才是根治减负走样变形的本源之法。

  莫让数字利刃变成“指尖之负”。多种专业性政务软件不定期推出,操作各异、界面各色,流量、数据、积分成为新考核指标,耗费大量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为响应精简文件要求压缩文号,套上“便签”“提示”的新马甲下发,基层收文总量不减反增。为了数字化办公,不断研发形式相近、功能雷同的各类政务App,但使用效率、使用频率却不尽如人意。数字赋能原本是基层治理的助推器,但若整合力度不够衍生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便背离了新发展理念和减负初衷。

  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把基层负担减到位也非一日之功。只有通过实质性的举措,把基层干部肩上不必要的担子卸下去,束缚住的手脚解放开来,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才能提振起来,来自基层一线的内生动力、创造活力才能释放出来。真正深化整治新形式主义,要心在基层、想在基层、走在基层,不因“减负”反“压担”,基层工作才能真正落在实处,落在百姓心间。(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 郭婧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