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露娜左旋肉碱为什么会上热搜?
发布时间:2023-10-10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2001年9月11日的早上,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小学,按照计划他将与这里的孩子们共同参与一堂课。

  在小布什走进教室之前,他身边的随从人员告诉他一个消息:就在刚才,一架飞机撞上了纽约世贸中心北塔。

  小布什听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是:有一架小型飞机不小心撞上了世贸中心?天啊,纽约现在的天气情况一定很糟糕。

  片刻之后,随从人员再次走进课堂在小布什耳边告知:第二架飞机撞上了世贸中心南塔。美国,正在遭受袭击。

  美国所遭受的袭击是史无前例的,此时此刻没有人知道接下来是否还会不会有第三架、第四架被劫持的飞机发动突然袭击。

  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美国政府迅速发布命令,要求国内所有正在航行的航班全部降落,即将飞抵美国的国际航班也全部降落至加拿大或墨西哥,三天内不允许入境美国。

  而小布什在匆匆结束了学校的行程后,也签署命令允许战斗机飞行员随意击落被劫持的民航飞机,这显然是一个紧急状态中出于无奈发布的艰难命令。

  小布什说道:“我知道民航飞机上有无辜的美国公民,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做是为了对更多的美国公民负责。”

  然而事态的发展远比预想的要糟糕,纽约世贸双塔在被撞击后不久先后坍塌,第四架被劫持的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

  小布什召开了紧急安全会议,会议上中情局局长初步推测发动此次袭击的是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

  会议结束后小布什执意要回到华盛顿的白宫而不是躲进地下掩体,因为他认为如果在一个偏僻的安全的地方发表电视讲话,对于袭击者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

  他说:“作为总统,我的一举一动会对美国人民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要尽力保持冷静并且营造一种正常的氛围,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

  小布什在后来的全国演讲中说道:“恐怖分子的袭击可以炸碎我们的建筑,但他们无法撼动我们牢固的国家基础;恐怖袭击可以破坏钢铁,但却无法降低美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在整个9·11事件中,小布什政府一改之前给人的软弱印象,对于紧急事件的处理十分果断冷静,并且表现出极为强硬的态度。

  小布什在当晚的电视讲话中就宣布针对此次袭击的调查已经展开,美国将很快做出回应,并强调对于发动此次袭击的组织头目以及包庇组织头目的人都将一视同仁。

  据统计,共有2996人在9·11事件中丧生,这是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六十年来美国本土遭受的最大规模袭击。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表声明对此次袭击表示谴责,美国人民更是群情激愤,期待政府对此次袭击的反击。

  而小布什政府在事件发生后也迅速搜集情报资料,最终经过分析确认此次事件的组织者正是“基地组织”的头目本·拉登。

  小布什本人在来到事故坍塌的现场时,看着眼前的一片惨状也难掩激动,当即表示要誓死捉拿本·拉登。

  对于小布什来说,当众立下誓言的行为与总统严谨的形象并不相符,但这誓言正是此时愤怒的美国民众想要听到的。

  9月20日,小布什正式向当时阿富汗政权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交出本·拉登和其他“基地组织”相关的高层人员。

  然而当时阿富汗政权不但拒绝了美国的要求,还反过来要求美国拿出本·拉登与9·11事件相关的证据,并且表示即使美国拿出证据,本·拉登也只能在阿富汗的法庭上接受审判。

  此时的美国已经没有耐心再与当时阿富汗政权谈判,而是直接选择与当时阿富汗北方联盟达成合作,开展军事反恐行动。

  正当美国满世界抓捕本·拉登之时,2001年10月7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收到了一份来自“基地组织”的录像带。

  “美国人今天尝到的苦头跟我们几十年来所受的苦相比不算什么,只要异教徒的军队没有完全撤出穆罕默德的土地,美国人,包括那些住在美国的人,就永远别想过上安宁的日子。”

  本·拉登在录像带中说:“美国人应该知道,更多的飞机风暴将不会停止,在伊斯兰世界,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渴望牺牲,他们死的信念与美国人生的信念一样强烈。”

  本·拉登的录音讲话的目的,绝不只是单纯地在美国民众之间制造恐慌,他的暴力袭击和录像讲话就像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他重要的活动手段。

  本·拉登通过暴力袭击的方式强迫性地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他的身上,从而使公众重视他在视频中传递出来的政治信息。

  就在本·拉登公开发表讲话挑衅美国政府的当天,小布什很是愤怒,立即下令开始在阿富汗地区的军事行动。

  而面对美军精良的武器装备,仅仅二十天后,当时阿富汗政权就撤出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到12月9日,已经彻底失去了对阿富汗全境的控制。

  作为“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早已放弃使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这使得美军对于他的行踪完全无法探知。

  而在美军的情报部门焦头烂额地搜寻本·拉登相关情报时,拉登还会时不时地通过信使向外界传递一些录像带。

  为了追捕本·拉登,美方利用拉登本人发出的录像带中的背景环境,请专家分析试图通过地貌特征等对本·拉登进行定位,但未果。

  美国甚至还开出了2500万美元的高价赏金希望获取本·拉登的行踪线索,但“基地组织”所聚集的人都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这使得他们中很难有人会为了物质上的利益而背叛组织。

  在美方情报人员不懈的努力之下,2004年,他们得到了关于一个代号叫“科威特人”的“基地组织”成员的消息。

  直到六年之后的2010年6月,中情局突然捕捉到了“科威特人”的电话信号,随即迅速开展定位追踪,最终在巴基斯坦的东北部定位到了“科威特人”的住所。

  经过几个月的对“科威特人”住所的严密监视之后,情报人员根据房子内的衣物晾晒情况等细节分析认为本·拉登有极大的可能就藏身在这栋房子里。

  中情局局长随即将情况上报,在经过周密的计划之后,美军决定派遣海豹突击队乘坐直升飞机突袭“科威特人”的住所,由突击队员亲自确认本·拉登是否藏身于此。

  2011年5月1日晚上,海豹突击队队员趁着夜色按照计划展开行动,在经过激烈的枪战之后,最终在住宅二楼的房间里发现本·拉登,并将其击毙。

  在拉登死后,他的儿子,号称“恐怖皇太子”的哈姆扎·本·拉登成为了继他之后的下一任“基地组织”领导者。

  如今,我们迎来9·11事件二十周年,9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要求解密与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有关的部分文件。

  我们不能知道阿富汗未来的路能走到何处,只希望阿富汗的人民能走出自己幸福强大的道路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