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源远流长——2022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系列活动项目,由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主办,《成才与就业》杂志及11所民族文化特色中职校基地承办。该项目充分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让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传承教育活动走出教室,走进美术场馆,走近大众生活,同时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从海派绘画中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开展“深度文化浸润+差异特色体验”活动,达到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目标,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盈灵巧,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使手腕和舞姿的变化及其丰富,有浓郁的地域风格。
本次线上体验活动将从单一元素动作开始讲解,逐步深入到动作组合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新疆少数民族舞蹈的典型形态与风格特征,体会多变的舞姿及节奏的多符点,一起感受新疆舞的魅力!
陆妍,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中国舞科高级讲师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 2014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华东六省一市以及上海市舞蹈比赛金银铜奖,同时获得“园丁奖”“优秀舞蹈教师”“优秀编导”荣誉称号。
书画装裱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技艺,自古以来就有“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究竟什么是装裱,装裱技艺又是如何演变与发展的,美术馆、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书画装裱作品如何去欣赏?
本场讲座“挂壁增辉——走近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带您走进书画装裱艺术的长河,领略装裱艺术穿越千年的沉淀之美。讲座之后还将体验培训:古书之美——古风线装本手作。指导教师高川祺,将带领大家在线上学习古代装帧形式;学习基础的齐栏、穿线、打眼等工序,最终完成一本四眼线装书。
周慈玉,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书画装裱专业教师,多年从事书画装裱、古籍修复课程教学,曾荣获上海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上海市第七届中职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二等奖等奖项。
高川祺,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图书信息管理专业和文献保护专业教师,也是学校“古籍修缮”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曾获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
所有来馆观众,包括同行者中的每一位且不论年龄,都必须持有绿色“随申码”及72小时内(从采样时间起算)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在线预约后,方可进馆参观。
根据政府部门对场馆的防疫要求,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一项必须要求,因此仅持有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的观众将谢绝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