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官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上当”?
发布时间:2019-10-11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今早一来,正嚼着面包刷着朋友圈,发现今天朋友圈特别统一,被“请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刷屏了!

  我一看,这不是在头像上加小图标的老梗吗?两年前的圣诞,又小又绿的圣诞帽,不都被大家玩遍了吗?

  怎么到了今天,这股热度一点没减,同样的套路照样刷屏,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上当”呢?

  微信官方今天真的太忙了。几乎所有人都跑出来艾特微信官方,就连我我爸也破天荒地发了朋友圈。

  我是微信官方人员,想要换头像的用户过多,需要等待时间长,给我转账 6.66 元,可以插队安排……

  承接微信头像业务,一律 2 元,一律 2 元!两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小本生意概不赊账

  有的还艾特微信官方、张小龙、马化腾,让他们什么也不要给,不要换头像,不要给女朋友……

  还有的拆穿换头像“小骗局”,在朋友圈发制作头像链接的。很多公众号也都趁此机会发布制作小国旗的头像教程,让用户回复关键词引导关注公众号,趁此机会大涨一波粉儿。

  看到大家在朋友圈玩的不亦乐乎,新媒体运营们都乐开了花,这粉丝简直是躺赚啊。当然啦,新媒体编辑们也很开心,因为又多了一个选题。(谢谢微信爸爸)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 2017 年的那个圣诞节,“请给我来一顶圣诞帽@微信官方”一度引起刷屏。

  当时还真是有很多单纯的用户,真的去艾特微信官方,结果等了半天头像也没反应。有的用户一眼就识破了,还玩出了送绿帽子的梗。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艾特微信官方换头像的玩法非但没有过气,反倒越来越火爆,竟还能让整个朋友圈为之狂欢,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神秘力量?

  今天的朋友圈一半“傻”,一半“装”,还有一半“在吃瓜”。那么@微信官方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这么多人或参与或围观呢?

  说实话,我第一次(几年前)在朋友圈见到类似的玩法时,第一反应其实是“哇塞!好好玩!”,以为这是微信官方出的彩蛋,翻了几条状态才意识到这是假的。

  比如,每次一到节假日,在微信发送一些特定的文字时,聊天界面都会掉下很多渲染气氛的表情。即使是在平时,提到“生日快乐”、“想你了”等特殊情景用语时,微信也会给我们来点惊喜。

  不过要说玩彩蛋最厉害的,不得不提“大佬”谷歌,经常在用户搜索某一关键词时来点惊喜。

  比如之前复联4 上映期间,如果搜索“灭霸”或者“Thanos”,页面中会出现一个嵌有无限宝石的无限手套。只要点击这个手套,一半的搜索结果都会消失;再点击一次,消失的结果又会回来。可以说真的是城会玩系列了!

  再比如上周《老友记》开播 25 周年,用户只要在谷歌上搜索 6 位角色的名字,点击名字旁边的 emoji 图案,就能触发跟该角色相关的效果。

  而这次@微信官方,有不少小伙伴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这是个“骗局”,估计大概率也是以为这线)社交货币:

  我就是来斗个机灵不过话说回来,大部分人还是知道这是个“耍人游戏”的,为什么还乐意参加呢?

  而“我知道这是假的”的状态可以帮用户装逼。至此,@微信官方的玩法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简单理解就是社交谈资,这种谈资门槛低到我爸都能发朋友圈。

  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在这次国旗刷屏中,也真的不乏一部分人是因为爱国而转发的。

  而腾讯新闻的“换头”链接中,也用了“迎国庆,换新颜”、“领取你的国庆专属头像”这样的文案,引导用户用换头像来迎接国庆、表达爱国情绪。

  根据心理学研究,能触动情绪的事物经常能被大家讨论。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情绪事件激发人们分享的欲望。

  不过,想要让人跟风,首先你得有风。我合理推测,腾讯新闻应该是有核心用户群,或者是提前找好一些 KOL 来带节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