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园,一些家庭却陷入了“分离焦虑”之中。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也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所以才会送孩子去幼儿园,但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宝宝”,尤其是刚读幼儿园的孩子,确实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而孩子一直都在家长身边照料,突然要送去幼儿园,对于“护子心切”的家长来说,确实会很不适应。
而一些家长明明是自己有“分离焦虑”的症状,却将责任推给孩子,称孩子“分离焦虑”,从而对孩子更加担心。家长的这种想法,其实是让孩子给自己“背锅”。正如专家解释,分离焦虑是由不安全感造成的。家长让孩子“背锅”,并非有意为之,但这却找错了“病根”,从而不利于解决因“分离焦虑”所带来的问题。
所以,新生入园的“第一课”,应该就是让孩子适应环境,而与此同时,家长们也要克服“分离焦虑症”,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需要先变得“独立”起来,懂得适当放手。家长变得“成熟”起来,也才能有利于孩子更好成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不妨把新学期入园、入校当成“成长第一课”,对于这一“成长第一课”,更多考验的是家长与学校的处置能力。对于家长来说,需要懂得适当放手,要懂得安抚孩子。对于幼儿园、学校来说,也要加强家校合作,充分认识到新生入园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与家长们多沟通,对“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多一些关爱与帮助,帮助孩子渡过“不适期”。
新生入园,短暂的不适应,对于家长与孩子来说,都属正常,但当这种不适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分离焦虑”,就是一种不正常现象,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面对“分离焦虑”这样的“魔障”,家长要能破除,就要走出心理难关,要能勇于与“分离焦虑”切割。
进而言之,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家长都需要更多从自身找原因,很多时候并非孩子不听话、叛逆,而是自己做得不够。孩子是一张白纸,给这张白纸染成什么颜色,画笔就捏在家长手中。尤其是对于几岁大的孩子来说,可塑性最强,也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不良习惯等的影响。要为孩子好,要让孩子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家长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你“成熟稳重”,孩子也能“情绪稳定”,你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可能变得乖张、狂躁。孩子就是家长的“投影”,相比于基因遗传,模因的“遗传”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更深远。认识到这一点,家长才更懂得肩负好自身的教育责任,履行责任担当,从而才更有利于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