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制_百度百科(2)
发布时间:2019-08-0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另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一横代表1,两横相叠代表二,三横代表三,四横代表四,X 代表五,“人”形代表六,“十”代表七,“)(”代表八, “九”已经是九; 代表十,代表20,代表三十,代表四十;此外50,60,70,80,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0,……9000,10000……40000 都有不同的符号。商代甲骨文“已形成完整的十进制系统”。

  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把安阳殷墟出土的象牙尺,长15.78厘米,分为十寸,说明中国商代的十进制几经用在长度上了。

  中国周代金文的纪数法,继承商代的十进制, 又有明显的进步,十进数量级符号有十、百、千、万、亿,如西周金文“伐鬼方……俘万三千八十一人”,“武王遂征四方,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出现了位值记数,例如 “俘牛三百五十五“,其中三百五十五写成“三全XX”,前面的“全”是金文的“百”,后面两个XX是五十五,省去了“十”,出现了位置概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位值制。金文商鞅量铭还出现分数。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严格的十进位制筹算记数,以空代表0,也发明了用于十进位制乘法、除法的九九表

  公元前3400年左右,古埃及有基于十进制的记数法。但这种十进制并无位值的概念。

  吠陀时代前800年的印度仪轨经类文献中的绳法经中包含大量分数的应用,但并无证据显示此时的文字记数系统是十进制的。

  出土于巴基斯坦沙利手稿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包括0的“真正的”十进制系统,但它的具体时间有争议。

  《卜辞》中记载说,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倍数的概念。

  我们有个成语叫屈指可数,说明古代人数数确实是离不开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个。因此十进制的使用似乎应该是极其自然的事。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在文明古国巴比伦使用的是60进位制(这一进位制到现在仍留有痕迹,如一分=60秒等)另外还有采用二十进位制的。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进位制,但他们却不知道位值制。所谓位值制就是一个数码表示什么数,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零是位值制记数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现却并非易事。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法,且认识到进位制的国家。我们的口语或文字表达的数字也遵守这一原则,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时我们对0的认识最早。

  十进制是中国人民的一项杰出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曾对中国商代记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李约瑟说:总的说来,商代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

  比漠微细的,是自天竺的佛经上的数字。而这些「佛经数字」已成为「古代用法」了。

  巴比伦60进位制以一个上大下小的楔形代表1,两个并列楔形代表2,三个并列楔形代表3,上二个楔形下二个楔形代表4,上三楔下二楔代表5,上三楔下三楔代表6,上四楔下三楔代表7,上四楔下四楔代表8,上五楔下四楔代表9;一个左小右大横楔代10,两个横楔并排代表20,三个横楔并排代表30,四个横楔并排代表40。

  玛雅20进位制以一个点代表1,两个点并列代表2,三点并列代表3,四点并列代表4,短横线,横线,横线,横线,横线;上下两横线,上下两横线,三重叠横线;小椭圆圈上加一点代表20。

  古埃及十进制以一个竖道代表1,二并排竖道代表2,三竖道代表3,一横道代表4,左二撇右竖道代表5,上三撇下三撇代表6,上下两道代表8,四个(并排代表9,一个“人”字形代表10,“人”上加一横代表20,20左加一点代表30,横道上加一点代表40,横道上加三竖道(如中国筹算的8)代表60,横道上加四竖道代表80(形同中国筹算中的9)代表80,两横道上加三竖代表90……。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