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早些时候,腾龙正式发布了35-150mmf/2.8-4DiVCOSD镜头。这款镜头产品自发布之出就被认为是一支全能的人像镜头。之所以要特意强调“人像”二字,要得益于其焦段涵盖了35mm、50mm、85mm、135mm等多个在人像摄影中非常实用的焦段,而说它全能,则是因为超长的焦段覆盖,基本上能够应对日常使用的各个场景,即使是旅游也足以“一镜走天下”。同时,若结合腾龙此前发布的17-35mm和150-600mm两支镜头,从焦距上便能实现从广角到超远射的无缝衔接。那么今天我们就对这支全能镜头的实际表现进行详细的评测。
首先拿到镜头后,白色盒身的包装风格显得非常干练整洁,这和腾龙当下的设计语言相符,并且采用了“辉耀金”点缀。
腾龙35-150mmf/2.8-4DiVCOSD在尺寸和重量方面,因卡口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异。我本次拿到的是佳能EF卡口版本,长度为126.8mm(尼康卡口长度为124.3mm),重量为796g(尼康卡口版为790g)。在镜组设计上,腾龙35-150mmf/2.8-4DiVCOSD采用了三片复合非球面镜片和三片LD低色散镜片,整个镜组结构为14组19片。
腾龙35-150mmf/2.8-4DiVCOSD采用VC光学防抖技术,可在光线条件不足的室外或者室内等低照度下的低速快门,依然可采用手持拍摄清晰的照片。据官方宣称,腾龙35-150mmf/2.8-4DiVCOSD这支镜头的防抖效果可实现CIPA规格标准5档防抖效果。
对于这样一支覆盖了众多实用焦段的镜头来说,唯一的遗憾就是腾龙35-150mmf/2.8-4DiVCOSD镜头采用的是机械马达,虽然在大多数对焦情况下可以轻松应对,但无法支持实时手动对焦,在大幅度的焦点切换时也有些许不便。
·MTF曲线DiVCOSD进行实拍测试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支镜的MTF曲线部分的表现。在本次测试中,与腾龙35-150mmf/2.8-4DiVCOSD这支镜头搭载的机身为佳能5DMarkIV机身。
35mm端MTF曲线mm端的MTF曲线DiVCOSD镜头在中心部分的画质表现非常出色。经过专业软件的测试,在最大光圈f/2.8的中心MTF50的值为3175LW/PH,中心光圈f/5.6和f/8的画面中心MTF50的值为3642LW/PH和3391LW/PH;无论是从MTF50值的表现还是从整体的MTF曲线mm端的中心画质表现上光圈f/5.6的画质表现最为犀利,相比较于其他两挡光圈在高空间频率下有着更出色的表现,从实验的数值上来看虽然f/2.8的MTF表现不如中心两挡光圈的表现,但这样的数值在实际表现也会十分出色;只是在35mm端的边缘画质还有待提升。
150mm端MTF曲线mm端的中心MTF曲线有了较大的提升,并且与中心两挡的MTF曲线表现没有出现较大的差异,并且在边缘画质的表现,150mm端相比较于35mm端也有着明显的提升。因此我们在此可以暂时得出一个结论,150mm端边缘的画质表现要优于35mm端的边缘画质表现。
对于一支全能的人像镜头来说,无论是在35mm端的广角端还是在150mm的长焦端,最大光圈下的画质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于这支镜头的评判。在实拍分辨率表现过程中,固定拍摄机位将35mm端和150mm端分别进行从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逐挡拍摄,并且对中心和边缘进行100%截图,本测试与该镜头搭配的机型依旧为佳能5DMarkIV。
从上面的对比表格来看,在35mm端光圈全开的情况下,中心画质的成像表现非常不错,在边缘画质的表现上则稍显疲软,这与MTF曲线测试得到的结果类似;但随着光圈的收缩,边缘画质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提升,当光圈收缩到f/5.6和f/8时,中心和边缘的画质表现几乎达到了最佳水平,尤其是在f/5.6的表现下成像更加清晰,这也与上文的所测试的MTF曲线结果基本吻合。
在150mm端时,中心画质和边缘画质的表现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同样在光圈f/5.6下是腾龙35-150mmf/2.8-4DiVCOSD长焦端的最佳成像光圈,边缘画质此时也达到了最佳状态;随着光圈继续收缩,直到f/16之前,腾龙35-150mmf/2.8-4DiVCOSD长焦端的画质表现都十分出色,只是收缩到了最小光圈时由于镜头衍射原因,中心画质和边缘画质的表现都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