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着急卖房3大新政策落地三类房子可能迎来价值升值!
发布时间:2024-04-19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这些政策,都直指目前热门的改善型住宅、豪宅、学区房等热点产品。其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打压投机炒作,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2023年7月,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中,提到具备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名下无住房且无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的,购买普通自住房的执行现行首套房房贷政策。

  “认房不认贷”,意味着只要购房者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套住房,或有1套住房且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均不能享受首套房贷款利率。

  简单理解,这就意味着,只要你买过一套房,无论结清与否,无论是否卖掉,哪怕你只有一套房子,再买房,都要按照二套房的标准来算。

  而“认房不认贷”从试点,到如今的全国推行,也就意味着,之前因为“认房不认贷”而入手的改善型住房(非刚需房)、豪宅、学区房等,要开始承受更高的成本了。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认房不认贷”对于改善型住房的购房者来说是好事情,可以有效降低换房成本。

  毕竟,过去只要名下没有其他房产,或者没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就可以按照首套房来享受贷款优惠。

  尤其是投资客,通过一买一卖,房产证到手就立刻卖出,再买新房,这样操作几轮之后,最终还是变相成为了二套房的受益者。

  而对于“有1套住房且有商业性住房贷款记录”的购房者来说,则需要根据“认房不认贷”的规定,重新办理贷款合同。

  由于“认房不认贷”不区分“全款购房”和“按揭购房”,这也就意味着,学区房的名额,也有可能随着每一笔“认房不认贷”的贷款,而被冻结几个。

  一旦家长为孩子上学,以学区房作为抵押申请到了贷款,其他家庭想以学区房为抵押申请贷款,就无法获得审批。

  当时,住建部、央行、原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即“认房不认贷”。

  通知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对购房人的购房资格审核,要以房屋产权登记信息、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和共同还款人)名下的房屋登记信息为准。

  深圳的“认房不认贷”,既认全国范围内的房产,也认全市范围内的房产,还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商服类物业。

  因为,只要购房者名下有一套房,不管该房是买来住的,还是投资的,还是以他人名义买的,只要再次买房,就要按照二套房计算。

  可想而知,这一政策出台后,那些原本打算将多余房产作为投资,转手再卖的小投资者们,会受到非常大的打击。

  因为,“认房不认贷”后,多套房子的投资者,不仅要按照二套房计算利息和税费,还要承担“因贷款逾期等原因产生的罚息”等额外费用。

相关内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