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红军时期的这些部队中,红一军团可谓是成立最早,挨着中央党机关最近,责任最大的一支老部队,而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则是被称作常胜将军的林彪,政治委员则是林军团长黄埔时期的教官聂荣臻,两人合作打了不少胜仗,到了抗日时期由林彪担任115师师长,聂荣臻担任副师长,在两人的合作下打出了平型关这样的大捷,但在平型关之后,聂带115师部分去晋察冀发展,两人这才暂时停止了搭档。
这是抗日时期,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们一个在华北,一个在东北,可谓是遥相呼应,但是一开始华北的情况要更糟糕,当时已经成立华北野战军,由聂荣臻担任司令员,一开始国民党在华北的军队调动并不多,但随着傅作义部队主动替阎锡山解围大同,而拉开了华北战事的序幕,当时华北军区和晋绥军区合力攻打大同,打算拔掉大同这个钉子,使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可我们估计错误的就是傅作义不会出兵救阎锡山,可南京的老蒋把大同划归给了傅作义的十二战区,这让傅迅速出兵救援。
傅作义的出兵打乱了我军的计划,我军先是大同没有打下来,接着又在集宁被傅作义的35军反击了一场,随后傅作义出兵张家口,我华北野战军眼看战局不利,进行了撤退,一系列的失败使得华北野战军上下情绪低落,这时候远在延安的毛主席给司令员聂荣臻去了一份电报,说道:“不要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保存有生力量,不要灰心”,随后,华北野战军在主席的教导下歼敌两个团,主席又是来电报,先是表示了欣慰,后又提醒多打歼灭战,少打击溃战。
从上面两份电报可以看出,主席是对聂荣臻司令员细心教导,事无巨细,但又怕伤了面子,所以说的委婉。在另外东北一边,主席先是对四平保卫战发去了必须坚守的电报,后又因为辽沉战役前夕,在打长春和沉阳的问题上给林总发去了措辞严厉的电报。
为什么主席会对两个野战军领导人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那?这就要从两个人的性格说起了,首先聂的性格相对比较温和,按主席的话说他是一个老实人,如果对聂严厉批评,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只有细心教导才是最好的办法,可能有人会说,撤换掉聂总换贺龙或者徐向前不行吗?其实换真的不太行,因为当时聂总已经在华北六七年,在华北军民中的号召力很高,这是别人比不了的,再就是聂对大局统筹和发展群众有很强的能力,这是聂独有的特长。
而对林总的严厉,则是主席知道林总的军事能力很强,唯一的毛病就是有时候太谨慎,主席的电报一催,更容易让他下决心,从而激发出过人的潜力,这正是主席对将领的了解程度,知道用什么办法最好,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而在红军时期,青年的林总对革命的前途有点沮丧,主席也是耐心教导,以一份《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信件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