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善感的心灵,也曾为背井离乡、远适异地的行人在跨过关门时四顾茫茫的悲凄情景而落下过伤感的眼泪,也曾为孟姜女的忠贞和不幸而郁郁寡欢;然而更多的却是为那雄关的雄伟气势和它那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所鼓舞。(峻青《雄关赋》)
(5)散文比较短,既能够敏捷地反应迅速变动的事物,又方便报纸杂志及时刊登;因此,散文创作风气的浓厚与否,和我们社会各方面的风貌能否被充分地生动地反映到文学里面来,大有关系。(秦牧《散文创作谈》)
(6)如果有篇文章,有的只是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庞杂的材料,却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人们读过以后,根本不知道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那样的文章,人们通常称之为“没有观点”的文章,也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上述多重复句表示以下的非并列关系:(1)选择,(2)承接,(3)递进,(4)转折,(5)因果,(6)假设。分号都用在第一层分句。
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有相对的独立性,中间可根据需要使用分号。例如:
(1)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边,挖下一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井盖。(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2)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熊、狼要夜里打,叫打猎。(吴伯箫《猎户》)
(3)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二者必居其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线)冒号后的并列分句做大句的宾语,中间用了分号。例(2)(3)是总分复句,例(2)冒号前是总说,冒号后是分说,例(3)冒号前是分说,冒号后是总说,两句的分说部分是由并列分句组成的,都使用了分号。
有时在大句中用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部分是并列分句,这时也可用分号分隔。例如:
(4)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的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清光泻到江面。(方纪《三峡之秋》)
(5)小划子远远地出现了,像一只小小的黑甲虫,急匆匆地、慌里慌张地贴着江边爬过来——说它急匆匆,是因为它速度极快;说它慌里慌张,是因为它走得毫无规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赵丽宏《三峡船夫曲》)
(6)在介绍冰川的特性时,通过两个典型的例子(流速慢的天山、祁连山冰川,年流速很少超过30米;流速最快的阿扎冰川,年流速不过300米左右),具体说明了冰川流速缓慢的特点。(韩爱敏《漫话冰川》)
(7)颜真卿在良好的家学熏陶和名师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终于形成了“结构平稳,宽舒厚重;笔法多变,筋力老健”的风格。(容琚《浅谈颜体楷书》)
以上七例的分号都没有用在大句的第一层分界,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并列分句部分有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作为分界标志,在分界内分号仍然处在第一层,在分句内部还有处于第二层的逗号。假若把这些分界标志取消,句子的结构层次便会错乱。比如把例(7)的引号取消,引文的界限消失,其中把引号分成两个分句的分号便不能继续使用。下面是缺少分界标志造成分号误用的例子:
*(8)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人在心情愉快时,动脉血压可降低20毫米汞柱,每分钟的脉搏可减少七八次;反之,精神忧郁,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胆固醇含量相应提高。
*(9)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认为与其宣传拜天拜地,不如鼓励人民增加生产,积蓄财物;与其依赖天地,不如依靠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