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又如:上本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上表(上奏章);上章(向皇帝上书)
(9) 增加;添补。如:上草(给牲口添加饲料);上刑;上测(站测,施用测刑)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13) 又如:上地(下地耕作);上门怪人(到人家里去责怪人家);上桩(上场;******);上花台(戏曲俗语。逛妓院,嫖妓);上城(进城);上墓(扫墓);上冢(上坟;扫墓);上馆子(去酒楼、饭店吃喝);上边(到边远的地方去)
(19)陷入,遭受。如:上了竿儿(上了钩;中了圈套);上鬼当(中圈套);上船(设圈套陷害他人)
(20)合符。如:上不上,下不下(犹言正好;恰恰);上时(最合适的时令)
(21) 教授;学习。如:上书(私熟先生教课);上馆(塾师到东家授课)
(22) 燃点。如:上火(点灯);上纸(焚化冥钱;吊丧);上灶(烧饭煮菜);上香(烧香祭祀);上炎(向上燃烧);上锅(烹煮食物;把食物放入锅内烧热)
(25)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结果等。如:爬上顶峰;登上飞机;考上大学;赶上队伍;种上庄稼
〔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
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
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
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
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愼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
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
又叶时刃切,音愼。《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抟角势,超腾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淸,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後仿此。
“上”字是汉字中最常用字之一,历史上众多名家都留下“上”的墨迹,它们中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典雅含蓄,有的似苍松不阿,有的似奔流不息......表达出汉字的无穷魅力。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ong1 shong3 shong6 hong6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song3 song4 [沙头角腔] song1 song3 song5 [陆丰腔] shong1 shong6 [梅县腔] shong1 shong3 shong5 [宝安腔] song1 song3 [东莞腔] song3 [客英字典] shong1 shong3 shong5 [******四县腔] song1 song3 song5 hong5 [梅县腔] song5